企业简介
企业文化
资质荣誉
组织机构
你的当前的位置:关于我们 > 企业文化

 

    汾酒文化源远流长,和华夏文明、黄河文明、晋商文化同根同源、一脉相承。早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,汾酒就作为宫廷御酒受到北齐武成帝的推崇,被载入廿四史;晚唐大诗人杜牧的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”使汾酒再度成名;明清时期,汾酒伴随着晋商的足迹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,衍生出了异彩纷呈的中国酒类品牌和白酒香型,成为酒品至尊,独领风骚;1915年,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汾酒一举荣获中国白酒品牌唯一甲等大奖章,使汾酒名扬海内外;新中国成立以后,在国家举办的五次全国评酒会上,汾酒5次蝉联国家名酒,竹叶青酒3次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,并五次获得国际金奖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,杏花村汾酒是中国白酒产业的奠基者,是传承中华五千年酒文化的火炬手,是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的教科书,是中国白酒发展历史的活化石,“国酒之源、清香之祖、文化之根”的历史定位当之无愧,“中国酒魂”实至名归。

    公元561-564年,北齐武成帝隆重推荐汾州美酒“汾清”,此事被载入二十四史之一的《北齐书》十一卷,成为宫廷贡酒。唐代大诗人杜牧于春天由并州南返,路过汾州杏花村,写下了脍炙人口的《清明》诗,使得杏花村名满天下。唐朝年间(618-907年),汾州“千和酒”被认为是当时全国名酒。《唐·国史补》、《北山酒经》、《酒谱》等古籍都有记载。

  据张能臣《酒名记》记载,北宋年间(960-1127),汾州美酒天下驰名。其中杏花村“甘露堂”酿制的美酒最有名。据宋伯仁《酒小史》记载,元朝时,汾州“清香青花瓷酒”仍为全国名酒。据王世贞《酒品》记载,明朝时,汾州创新酿酒工艺,酿制出色如冰清的羊羔美酒,这极有可能是蒸馏酒,即现在的汾酒。1644年正月,明末农民领袖李自成率军路过杏花村时,畅饮美酒,倚马立书“尽善尽美”四个大字,表达对杏花村人民的谢忱。

  明末清初,爱国诗人傅山改进竹叶青酒配方,并为杏花村汾酒题词:“得造花香”(镌刻于古井亭中)。清代,汾酒被大文学家袁牧在《随园食单》(1792年出版)中赞为“既吃烧酒,以狠为佳,汾酒乃烧酒中至狠者”。清代,李汝珍著的《镜花缘》(1818年吴刻本)九十六回中描写淮南酉水关外一酒肆,外面饰牌书列全国五十五种名酒,第一就是山西汾酒。清道光年间,著名汾阳文人曹树谷编辑、整理了《汾酒曲》八首,此诗被收入汾阳县志,是关于汾酒的史诗。